我国电力消费能源在一次能源中占40%上下(一说占39.5%,另一说占42%),发电供热用煤占全国煤炭消费量的50%上下,全国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电力也要占50%上下,因此电力的GDP电耗指标上升对于降低万元GDP能耗极为不利,其主要因素如下:
一、 关于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,这里指的是能源终端消费结构的变化。中国的二次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在短期内很难变化,这几年经济发展很快,能源需求增长快,煤炭比重还有上升的趋势,要想改变煤烟污染,惟一的办法是把更多的煤炭转换成电力,因为电力是最善于解决煤炭污染的行业,在电力富余的条件下,实行以电代油、以电代气可以节约油气资源;以电代煤可以减少、分散燃煤造成的煤烟污染;以电代柴可以避免过量使用秸秆、薪柴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。以电代油气具有环境和经济效益,但不一定具有节能效益;以电代煤、柴,对终端具有环境效益,但不具有节能和经济效益;特别是用电去替代做饭、电煤热水、开水,电热采暖能源利用效益极低。
二、 居民生活用电的增长高于全国电力消费,这都与城市里为促销电力宣传用电比用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便宜,在农村实行以电代柴发展电炊有关,非生产用电不受宏观调控的影响,非生产用电的过快增长,会使产值电耗上升。
三、 高耗电行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对象,如清理不合理优惠电价,实行差别电价;发改委发文限定高耗能企业的部分产品的生产,特别限制部分低水平、重污染产品。但是用电结构重型化趋势没有改变,钢铁、有色、化工和建材耗电量大的四大行业仍呈快速发展态势,是带动全社会用电量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。高耗电行业发展速度偏快,必然会促使产值电耗上升。
单位GDP电耗上升,电气化程度提高,在世界各国工业化时期并非特例,对于一次能源以煤为主,缺乏石油、天然气等优质能源的中国而言,用电替代优质能源是一条现实可行的道路,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优质能源不足的矛盾,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能源利用与环境的矛盾,但是这么做存在的一个突出矛盾是能源利用效率低下。中国这些年电力增长的出现固然与经济发展阶段有关,也与中国在这个时期对电力工业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关。要实现科学用电,提高电力利用效率,归根结蒂关键要处理好电力与其他能源替代问题
2008年10月7日星期二
订阅:
博文评论 (Atom)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